2024年11月13日上午,我院2024级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日语专场于26幢111教室如期举行。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及日语笔译专业的20位同学齐聚一堂,共沐书香。我院金玉英老师与何秋林老师担任本场读书报告会评委,王馨雨同学担任主持人。

首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5位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推荐书目。杜佳龙同学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入手,关注其塑造人物时采用的批判视角,为研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新思路。吴建军同学以岛崎藤村的《破戒》为研究对象,探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日本的明治时代精神。肖菊同学围绕太宰治《女生徒》一书,归纳了女主人公的境遇,从其自我超越与新生中,得出了关于认识自我的感悟。林柳君同学聚焦《认知语言学入门》中有关“隐喻”的部分,提出未来可将认知语言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许慧玲同学分享了《源氏物语》,以日本民族的物哀情感为切入点,通过紫式部对爱、失去、孤独以及生命等多主题的洞察,启发了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接着,日语笔译专业的15位同学汇报了各自的读书心得。王菁同学给大家分享了《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就风格与神韵结合这一问题上,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思考。郑嘉莉同学借《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介绍了文化封闭圈的相关概念以及走出文化封闭圈的路径,强调多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等对于翻译专业研究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兰梦婷同学分享了《伊豆的舞女》叶渭渠译本,从翻译技巧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王馨雨同学通过《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一书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翻译研究的现代探索历程,强化了“信达雅”在翻译问题上的权重与意义。林羽喆同学选取《日汉翻译教程》一书,重点介绍了单音词、多音词、单义词等词汇在翻译方面的实践问题,表达了其对文体与翻译的关系、翻译技巧和读者联想等方面的感悟。黄茹萍同学借谭载喜先生所著《翻译学》阐述其作为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特性,着重强调了翻译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介绍了理论逻辑指导翻译实践,再以实践不断深化认知的专业发展思路。彭志城同学通过《翻译与近代日本》一书,就翻译文化的到来,提出了该读什么、译什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翻译又有什么时代任务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共同思考。
陈凤同学就《译心与译艺:文学翻译的究竟》一书,节选书中对不同体裁作品在文学翻译上的解读,对“译心”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依萍同学引用《译境》中“诗的生命在于意境”这句话,强调译者应该高度忠实原诗意境。王影娜同学分享了《翻译乃大道》一书,通过对余光中先生的翻译经验与心得的学习,她认为,作为翻译人应当时刻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刘春巧同学与王晓涵同学都汇报了《翻译似临画》,刘春巧同学从神似论、临画之途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书中翻译与临画问题的相通之处;王晓涵同学则借本书强调了翻译重在实践的精髓,鼓励同学们应大胆去做翻译,同时也不可摈弃对翻译的敬畏之心。
任奕年同学选取《本命,燃烧》一书,聚焦于残障人士、青少年心理以及青少年尊严等社会效应问题,并以主人公的境遇启发他联想自身并总结体悟。张妹同学分享了《文学与翻译》一书,为我们介绍了“三美、三化、三之”的概念,并结合自身翻译俳句文本的经历,展现阅读此书对她翻译观与翻译素养上的变化。张歆越同学借《译诗漫笔》讨论了“信息、艺术、功效”的翻译三分法,详细分析了风格译的内涵,认为提高艺术审美也是培养翻译素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点评环节
报告结束后,金玉英老师和何秋林老师分别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金玉英老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在选书上的多样性,以及内容分析与本专业的高度契合。同时,她也对同学们如何更好地完成读书报告提出了4点具体建议:1. 书目选择方面,应以开元网页版研究为导向,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注重阅读价值,优先选择权威性及开元网页版性较强的书籍;2. 内容掌握方面,报告应展示书籍的主要内容、观点,最好能够准确阐释作者的研究背景、书籍的价值、在开元网页版史中的地位等;3. 思维延伸方面,要能够对书籍相关问题进行关联性思索,在阅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刻的批判或充分的分析论证,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4. 规范要求方面,无论是PPT还是报告书,都应符合开元网页版规范,要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正确使用文字、符号,表达要精准,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表达的严谨性。
何秋林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建议。首先,读书报告的撰写应注重内容结构的严谨性与逻辑的清晰性。在有限的篇幅内,有效地概述书籍的写作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开元网页版价值,同时进行个人分析与阐释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此,报告的整体设计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避免冗长赘述;其次,阅读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被动接受,更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新旧知识的对话与碰撞中,应尝试融会贯通,并进一步形成具有研究深度的问题意识;最后,关于翻译类读书报告,何老师还指出,翻译文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仅理解翻译理论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指导,从而在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中,探索适切的策略与技巧。
此次读书报告会为同学们交流思想、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最终,郑嘉莉、林柳君、彭志城、王晓涵四位同学荣获“优秀读书报告人”称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大家能从此次读书报告会中得到启发,保持读书和辩证思考的习惯,致力于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审美品味,磨炼翻译技能,培养研究素养,为日后的专业实践与开元网页版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