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一楼报告厅召开教工大会暨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主任、校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二级资深教授刘鸿武,教务处副处长乔思辉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刘鸿武教授以《适应新时代国家之急需培养高素质区域国别研究与传播人才——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为题,聚焦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国家战略需求、学科创新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等维度深度剖析,为外语学科转型提供系统性指导。刘鸿武教授指出,在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全球南方”实现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要“顺势而为”,才能“化危为机”,深刻转型。刘鸿武教授强调,国家新增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为外语学科带来重大机遇。外语学科发展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区域国别学作为学科转型的战略方向,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引领学科创新突破。
乔思辉对国家、省和我校学科专业调整政策进行了解读,并针对我院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改进专业建设的建议。
院长胡美馨指出,2025年正值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18周年的“成年之年”,浙师大非洲研究学科建设已从最早的“寒梅独开”迈向“春色满园”,成为学校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学科。外语学科要更全面、深入地融入学校非洲研究特色学科发展全局,以“利国利民利天下”为宗旨,“顶天立地”服务国家战略,“两头落地”扎根中外实践,把握中国与全球南方合作的历史机遇,深耕以中非双向国际传播、“外语+非洲”学科交叉的区域国别研究,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刻转型。
院党委书记项伟传达并领学了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会上,项伟还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行了专题辅导,开展了师德师风案例警示教育。他指出,全体教职工肩负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为学、为人、为师的榜样。
副院长汪琳指出,专业动态调整关系到学院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每一名师生的切身利益,须站在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高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会上,科研办主任杨旭峰就研究生复试工作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