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13日,“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第六届高中英语名师班赴广州开展游学。名师班的学员们与广州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和高中英语骨干教师进行多方位教学互动,碰撞教育智慧,切磋互助成长。
华南师范大学黄丽燕教授以《英语读后续写的测试学研究与“四导”教学策略体系》为题,开展深度专题讲座,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注入新活力与方向。黄丽燕教授的讲座直击痛点:读后续写教学待解难题。黄教授指出:当前读后续写课堂教学困境,教学目标科学性、教学内容丰富性、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性以及教学评价有效性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她强调,构建科学教学框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路径。基于读后续写的三大理论依据:互动协同模式、补缺假设、“续”理论,黄丽燕教授深度剖析高考读后续写的任务特征与考查目标:阅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精准理解原文内容、结构及语言特点;写作能力上,注重内容创新、语言协同及篇章连贯;在反拨效应层面,该题型有力推动教学从应试向能力培养转变,契合新课标要求。针对教学痛点,黄丽燕教授提出“四导”教学策略体系,并结合实例进行详尽解析。黄老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读后续写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范式。
华南师范大学徐曼菲教授作了题为《培养文本整合理解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的专题讲座。徐教授聚焦素养导向的教学对“整合”的要求,单元主题驱动下的语篇整合教学和数智赋能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徐教授指出,素养导向的教学对“整合”提出了极高要求,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变,是全方位的革新。课程内容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整合重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授课转向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深入解读语篇,挖掘育人价值,建立内容与育人功能间的联系,构建目标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单元主题驱动下的语篇整合教学十分必要,它能拓展学习广度、挖掘深度、增强关联度。通过文本整合理解,学生能锻炼收集、筛选、分析、应用信息等多种能力,实现对复杂主题的深度理解。语篇整合从单文本走向多模态语篇,阅读教学实现多维互动,课堂成为学、做、思、研的创新场所。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目中有人”,关注学生需求;“手中有器”,善用技术工具;“心中有道”,遵循教育规律。
华南师范大学刘晓斌教授给大家主讲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评创新”的专题讲座,系统阐释AI技术赋能教学改革的实践框架与实施策略。刘晓斌教授提出“技术不会取代教师,但善用技术的教师将取代未掌握技术的同行”的核心命题。刘教授结合丰富的实操案例,构建Gen AI(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在备课维度、互动维度、命题维度、课堂创新维度的“四维变革”路径。他指出,教师应当在充分理解学科育人本质需求的基础上审慎规划技术介入的时机与方式,聚焦AI与教学场景的深度适配性,通过构建情境化、结构化、系统化的创新实践模型,真正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质效的阶梯式跃升。刘教授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必须走出“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指向教育学理的本质回归。
为汲取先进教学经验,促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浙派高中英语名师团队前往广州市执信中学开展听课学习与研讨活动。执信中学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的标杆,在教学改革、课程创新方面成果斐然,吸引众多教育工作者前往交流。
来自广州执信中学两位老师基于考试反馈有效性教研重点背景下开设了2节试卷讲评的展示课,根据班级学情,基于问题导向,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专题指导。何婉清老师的《基于试卷分析的七选五专题课 三维逻辑:从语篇逻辑到段间、句间逻辑》,以学生为中心,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迁移创新,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语篇逻辑结题技巧;俞子欣老师的《基于试卷分析的高三阅读专题讲练课---辨识正确选项的阅读策略》,从语篇分析到细节理解再到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训练。
展示课后,双方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执信中学教师分享了教学思路与课程设计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素养。浙派名师团队代表魏小平和张梦华老师作点评交流,魏老师肯定两位老师基于大问题的真课堂,学生表现有深度,教师指导有方法,强调关注段落的语义场以及丰富的英语学习观;张老师突出两节课堂切入口小而真、聚焦点准而深、引导性强而实,肯定教师的课堂引导,体现很好的迁移性和举一反三的高阶思维训练。双方研讨氛围热烈,在思维碰撞中收获新思路和新方法。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浙派名师的教育视野,也为浙广两地教育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未来,期待双方开展更多交流合作,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