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4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责任回避话语策略分析”的开元网页版讲座。讲座由唐丽萍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辛斌教授指出国家需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出我国亟需构建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开展话语研究势在必行。辛教授以“美西方选举政治”为问题导向,从表征、动因、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美西方新冠疫情中的责任回避话语策略。
首先,辛斌教授介绍了“责任回避”的研究背景和奠基之作。他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选举政治中的“责任回避”(blame avoidance)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Weaver于1986年在Journal of Public Policy第4期上发表的“责任回避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blame avoidance)一文被誉为相关研究的奠基之作。辛斌教授的研究以国内主流媒体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为线索,分析归纳美国政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所采取的责任回避话语策略。
接着,辛斌教授总结了当前开元网页版研究视角和理论现状。他谈到,政治学者主要从两个视角探讨政府中的责任回避:社会政策和公共管理。前一种研究旨在了解政治人物所感知到的落选风险如何影响社会政策方面的变化,后一种研究将责任回避视为政治和组织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官员们在面临各种事关其声誉的风险时往往会采取这种防范行为。在社会政策领域,Vis(2016)将责任回避策略分为三类:操纵程序、操纵感知、操纵损失或利益的分配。在公共管理领域,Weaver(1986)从六个方面探讨责任回避问题。辛教授指出,Weaver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负面偏见”(negativity bias),即与获得赞誉相比,美国当选的政治人物往往更加重视规避指责。在理论研究现状方面,辛教授介绍了Hood(2011)提出的三类责任回避策略:表征策略、动因策略、政策策略。Hansson(2018)建议将指责研究按照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分为三类:“指责哲学”(Philosophy of blame)、“指责心理学”(Psychology of blame)、“指责社会学”(Sociology of blame)
在分析框架方面,辛斌教授详细阐释了Weaver(1986)和Hood(2011)所提出的回避责任途径和方式。Weaver(1986)归纳出八种方式:限制议程(limit the agenda);重新定义问题(redefine the issue)、砸钱(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转移责任(pass the buck);找替罪羊(find a scapegoat);见风使舵(jump on the bandwagon);严阵以待(circle the wagons);身不由己(stop me before I kill again)。Hood(2011)将公共管理中的各种责任回避策略分为表征策略(Presentational strategies)、动因策略(Agency strategies)和政策策略(Policy strategies)。鉴于Hasson(2015,2018)分别提出的9个责任回避策略与Hood和Weaver的上述策略有许多相似之处,辛斌教授的研究将Hood和Weaver提出的“责任回避”策略整合为一个分析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框架,辛斌教授结合具体实例与在座师生分享了他的研究发现:责任问题中的“表征策略”涉及各种编造、舞台安排和论辩,旨在减轻或消除负面偏见;“动因策略”主要针对的是指责中的动因感知方面,即谁或什么可以被认为应该为本可避免的伤害负责,尤其关注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占据着什么职位;“政策策略”方面归纳了责任规避的“替罪羊”,“甩锅”手段以及表现最为突出的“节制”。
辛斌教授总结道,“甩锅”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在选举政治中更为常见,而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某些政客和媒体表现得尤为突出。辛教授还提到,Hood(2011)指出了经常使用表征策略来规避责任所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些后果在2020年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都不幸应验。
讲座最后,辛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互动。
辛斌教授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主持人。兼任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长;江苏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用学、篇章语言学、批评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出饭开元网页版专著6部,发表开元网页版论文120余篇。两次获得江苏省皙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报纸新闻互文性的比较研究”(2004-2007)和《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语用功能比较研究》(2011-2014),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美关系危机话语的互文性和对话性比较研究》(201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