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对英语专业2020级37个“中国革命文化项目研究课题”的小组微课视频进行评比,现将比赛结果公示如下,公示期2021年7与3日--7月7日。若有异议,请发邮件至1395670446@qq.com。
| |||||
序号 | 奖励 | 课题名称 | 组长 | 成员 | 班级 |
1 | 特等奖 | “生而平凡,然重若泰山” | 胡景涵 | 胡双斐、黄怡鑫、黄盈、陈依依、查次仁格 | 2007班 |
2 | 一等奖 | 从时代楷模张桂梅谈当代教育启示 | 朱雨萌 | 林蔚希、何迟、黄伊婷、蔡慧彬 | 2003、2004班 |
3 | 一等奖 | 从红船精神探寻教育启示 | 李可豫 | 蒋一懿、孙潞怡、索南吉、王家琪、王瑶 | 2002班 |
4 | 二等奖 | 长征精神熠熠,勉励教师前行 | 翁晓昱 | 周方露、翁晓昱、程欣俐、王佳榆、李梦婷、杜盈萱 | 2005班 |
5 | 二等奖 |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谈当代教育启示 | 罗思依 | 毛淑琪、阮欣雨、潘约荻、米娜瓦尔玉努斯、邵菲 | 2004班 |
6 | 二等奖 | 循延安革命足迹,育教师浩然正气——从毛主席的延安岁月观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形成 | 冯柯钒 | 盛轶斌、郑舟豪、林伯澄、姜奇伟、薛舒匀 | 2003、2004班 |
7 | 二等奖 | “南泥湾垦荒”对于师德培养的启示 | 黄春桦 | 沈心兰、胡佳乐、诸葛锦棒、姜钰雯、陈浩、李一凡 | 1904、1907、2005班 |
8 | 二等奖 | 从鲁迅的教育理念到新时代的教师养成 | 潘羽璐 | 胡钚钚、李佳颖、潘静思、邱莎珂、吴远驰 | 2001班 |
9 | 三等奖 | 以世炎精神为炬,燃教师信仰之火 | 吴越幸 | 应雨瑶、葛丛榆、 徐宁惠、 张心童、梁歆颖 | 2008班 |
10 | 三等奖 | 育人之心,刚毅坚卓——以西南联大赵忠尧教授舍命护镭为例浅谈新时代教师的素养与担当 | 张潘琪 | 沈李悦、童言、王碧晴、张誉丹、周津蒙 | 2007班 |
11 | 三等奖 | 论延安精神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 陈海鹏 | 艾力西尔、胡心怡、施锦雯、潘佳妮、蔡爱君、邵佳莹 | 2006 |
12 | 三等奖 | 结合红船精神,探讨对教师精神与态度的启发 | 张荷莉 | 钟小薇、周媛媛、杨雅婷、潘晟骏、谢沁杭 | 2006 |
13 | 三等奖 | 从长征精神看其对当代教师素质的启示 | 于赵怡 | 黄铮莹、李子含、刘凌晨、徐晗、张凯悦 | 2001班 |
14 | 三等奖 | 从新文化运动中探求当代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质培养 | 吴怡 | 次仁加措、方嘉瑞、方靖萱、王梓怡、张琬婷 | 2001班 |
15 | 三等奖 | 结合中央苏区时期党群故事,探讨其对师生关系的启发 | 刘沐容 | 蔡柏言、蒋依慧、刘倚帆、柳菁菁、宋杨玥、严依琳 | 2006 |
16 | 优胜奖 | 学“三老四严”精神,做新时代教师 | 易羽涵 | 唐嘉琪、黄子欣、郑佳敏、鲍可越、陈佳颖、彭如欣 | 2005、2007班 |
17 | 优胜奖 | 以赵一曼精神为火,炼就教师品德之金——由赵一曼精神谈教师炼成 | 金丽珍 | 冯尹露、柳婷、吴成程、夏依蕾、谢心如 | 2008班 |
18 | 优胜奖 | 从毛泽东诗词中体悟教师培育时代青年之道 | 李天琪 | 陈艺珂、董晓丹、杜佳苗、何欣尔、金奕蕾 | 2003班 |
19 | 优胜奖 | 汲长征精神,化教师品格 | 林业涵 | 陈子琳、林乐祥、詹敏辉、王佳杰、张宇 | 2007班 |
20 | 优胜奖 | 从山东沂蒙革命文化看当代教师发展 | 徐哲成 | 倪嘉慧、施睿堃、高哲宇、蒋晨霏、陈思翰 | 2002班 |
21 | 优胜奖 | 从革命导师蔡元培谈当代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 吴雨轩 | 吕芳琦、任梦迪、施欣雅、王弘澜、杨茗 | 2003班 |
22 | 优胜奖 | 以总理之高风亮节 展教师之宏大前途 | 仰雨彤 | 洛桑康珠、朱欣怡、次仁拉姆、王典尚、王婷 | 2004班 |
23 | 优胜奖 | 从线上教学先驱者郑赟探究当代教师风采 | 章家旖 | 夏晴、田娟、徐菡、朱栩含、周丽 | 2008班 |
24 | 优胜奖 | 从革命时期西南联大教师谈当代教育启示 | 邬雯暄 | 葛姝均、吴钦怡、吴思柔、郑珂盈 、周佳莹 | 2002班 |
开元网页版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