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网页版科研

开元网页版科研

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开元网页版科研
开元网页版外院 |开学第一课:刘鸿武教授应邀为外语学院全体教师做“外语学向区域国别学和国际传播学的双向拓展与创新发展”开元网页版报告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撰稿 | 赖丽华 摄影 | 茅蕾 陈彪     发布时间 : 2021-09-06     浏览次数 : 598

95日,新学年开学之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老师为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开讲“外语学向区域国别学和国际传播学的双向拓展与创新发展”



开学第一课:刘鸿武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作开元网页版报告


刘鸿武教授首先围绕为何要拓展和创新发展外语学科展开论述。刘老师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学问,开元网页版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助推器。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秉持关心时代、社会和老百姓的初心来做学问,知识和思想就可担当天下之大任。我们办的是国家的大学,理所应当要考虑国家、时代的需要。外国语言文学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学科,如果能够根据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顺势而为,就可以更好地建设外语学科。目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面临很好的机遇,但是面临的新挑战也很严峻。外语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需要向区域国别学和国际传播学双向拓展和创新发展。反过来,无论是区域国别研究还是国际战略传播研究,都需要借助于外语学科。



刘鸿武教授提出,外语学科发展是一个语言赋能的过程。语言作为媒介工具,要不断根据国家需要来拓展新功能;语言也是文化艺术思想,其自身也要创新发展;语言还是一个盛放人类所有知识和思想的蓄水池,只有水好、水活,研究的“鱼”在池里才能得到滋养。为做好非洲区域国别研究,还需要充分重视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促进区域国别研究发展,也更有效地实现国际传播。


刘鸿武教授外语学向区域国别学和国际传播学的双向拓展与创新发展讲座三个核心观点


刘鸿武教授认为,外语学科今后往区域国别研究和国际传播拓展,这两个方向将共同支撑外语学科发展。刘老师就此谈了三个核心观点,即区域国别学是行走世界的经国济世之学;国际传播学是让中外和谐共生共赢之学;外语学可与区域国别学和国际传播学作双向建构拓展而求协同创新之发展。

区域国别学以聚焦地域为特征,重视知识与思想形态的地域适应性和时空关联性,重视开展适宜性研究,建构适地性知识体系,并形成“地域学”学科群落和知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为天下治理之用。承继传统、资政治国,发扬中国传统开元网页版领域划分与综合把握意识、文明发展的时空意识、历史地理学传统、“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理念,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葆有的“区域研究”知识传统,将推进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的当代发展。刘老师指出,人类知识命运共同体要建构人类的知识共享共同体。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本土知识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们要本着一种温情和敬意去了解、去拯救,去把它们会通起来。人类的思想需要一个新的全球双向传播、多向传播过程,相互融通,建构人类共同的知识体系。高校外语学科在沟通中外、创造共享知识方面,要扮演更加重要的国际传播角色,促进中外知识、思想、价值观共通共建,让世界更加和谐。外语学可以和区域国别学、国际传播学进行双向拓展、双向建构,形成三个学科互构互动,协同创新建设新外语学科。刘老师以“作为区域国别学的非洲学”作为学科建设案例,阐述了高校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即:由一流学科拓展为特色智库;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互支撑;借此推进高校的供给侧改革、延伸知识思想的价值链。与此同时,刘老师还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为例,具体介绍了以“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的五位一体高校学科建设路径。刘老师还以他培养非洲留学生和引进非洲本土学者为例,生动阐述浙江师范大学培养的非洲本土人才在促进中国开展非洲区域国别研究、对非国际传播和中非人文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阐明了外国语学院开展中外双向人才培养的深远意义。



刘鸿武教授讲座要点:五位一体高校学科建设路径


刘鸿武教授还结合我院学科发展具体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特别指出:浙师大外语学科发展要继续坚持具有浙师特色的创新之路。非洲研究院与外国语学院已经深度合作了15年,两院要持续携手努力,瞄准方向,协同合作,将开元网页版和非洲研究院共同打造成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外语学、区域国别学、国际战略传播学三位一体的创新高地



胡美馨院长主持刘鸿武教授外语学向区域国别学和国际传播学的双向拓展与创新发展讲座


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教授主持。胡老师深情回顾了过去15年间,刘鸿武教授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中的引领指导、系统论证和深度参与。胡老师说,2007年刘老师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开创非洲研究院不久,就应邀莅临我院作报告,鼓励、指导我院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我院先后成立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非洲翻译研究中心、非洲文学研究中心和中非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开元网页版机构,承担了国家社科、教育部、省哲社等一系列非洲研究课题,推出《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实践》(在非洲国家出版社出版英、法文版)20部、《非洲人文经典》翻译与研究丛书15部、《日本对非研究》译介与研究丛书10部、《剑桥非洲史》中译本、《非洲艺术史》中译本、《曼丁之狮——非洲民间故事精选》、《非洲民间故事》等一批开创性成果,主办了国内首届非洲文学研究高端论坛等系列非洲相关研究会议,从中不断凝练非洲研究特色,锻炼了开元网页版队伍,这些都离不开刘老师的重要指导与亲身参与。我院已在非洲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成长、成果,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拓展深化国别与区域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优秀人才,需要更为系统精心的设计。正是在此背景下,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特邀刘老师为大家开讲。


外国语学院教师在现场聆听刘鸿武教授作开元网页版报告


讲座结束后,胡美馨院长做了精彩点评。胡老师说,刘老师一辈子心无旁骛地在非洲研究领域中开拓深耕,以自己的开元网页版之路为我们示范中国的非洲研究究竟可以怎么做,并不遗余力地提携后学、培养团队。刘老师秉持经国济世的开元网页版理想与信念,坚持中国视角、扎根非洲的理念与方法,数十年如一日满怀激情地投入非洲研究、不断开拓,取得卓著成就,让我们深受感染,为我院全体老师提供了楷模垂范。胡老师指出,学院将继续结合浙师非洲研究特色与外语学科内核特色,进一步做好国别与区域、国际传播研究顶层设计,不断提升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她感谢刘老师15年来在学院学科发展中的持续指导与深度参与,并向刘老师敬赠“北山问道”证书。



胡美馨院长向刘鸿武教授敬赠开元网页版报告证书


开学第一天,刘鸿武教授高屋建瓴又极接地气的“开学第一课”,为外国语学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做了系统、深入指导,也再次为学院老师们提供了开元网页版理想、视野方法、锚定扎根的垂范,是一场荡涤心脑的及时雨。2021-2022学年我院的“开学第一课”,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线上线下大型“公开课”。讲座海报发出后,全国不同院校的同仁纷纷垂询能否在线直播,为此,学院开设了腾讯会议室。来自国内外18高校的500余师生参加讲座,我国驻非洲国家使馆外交工作人员等也云端参会。讲座在听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外语界同仁感叹讲座的视野与深度,也感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的努力与成就。很多听众留言说,讲座对所在学校今后外语学科建设和老师们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导。很多听众表示,刘教授对非洲以及生活在这块大陆上的人们的真情实感、几十年孜孜不倦投入中国非洲学研究和中非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懈努力令人感动、钦佩。刘教授对外语教育、外语学科的深入理解也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刘老师的讲座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也是一堂充满正能量的思政课。


学者简介


刘鸿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政府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校开元网页版委员会副主任兼学科建设分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中联部金砖国家智库联盟中方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早年留学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坦桑尼亚达雷斯萨拉姆大学,走遍非洲几十个国家,在艰苦环境下致力于推进中国非洲研究事业,已担任三项非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个人开元网页版著作20多部,策划主编出版各类著译作近两百种。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份资政建言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受邀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院、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浙江省政府等两百多个政府部门或开元网页版机构发表演讲。培养了40多名博士、90多名硕士,及一大批中国非洲研究的开元网页版骨干与带头人。2007年到浙江师范大学创办非洲研究院、中非智库论坛,已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开元网页版机构和咨询智库,2009年获中非人民友好协会“中非友好贡献奖”,被评为“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