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

优秀学子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生工作  优秀学子
研途有你 | 吴紫雯: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撰稿 | 钱雨潞 邱天     发布时间 : 2021-09-25     浏览次数 : 512

吴紫雯,开元网页版英语172班学生。曾任英语186班新生学长,曾连续两年获得校二等奖奖学金,曾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团干,曾获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校赛二等奖、2020年第五届“LSCAT”杯浙江省笔译大赛(英译汉本科组)一等奖等,曾于2019年秋季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学期。现已成功考研至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Every interest is a fulcrum of life.


“我本身对文学很感兴趣,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很多乐趣,还能发掘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引发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新思考。文学可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点点距离,但两者之间的内核是相同的。阅读促进反思,我感觉自己也在成长。“当谈到喜欢文学的理由时,吴紫雯如是说。

自小热爱文学的吴紫雯,从未想过将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直到大三上学期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换的经历改变了她的想法。在伯克利,她选择了一门名为Getting Global的文学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本与全球化背景相关的文学作品。阅读任务虽然繁重,但却为吴紫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的阅读范围从单纯的小说扩展到诗歌、戏剧,以及与当下全球化主题靠近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教授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Presentation doesn't equal endorsement’,我以前就是很容易受文本影响的人,阅读多是消极接受信息的过程,但教授让我们阅读持不同观点的作品,或是从不同视角对文本进行阐述理解,我觉得这样对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很有帮助。”通过这门课程,吴紫雯接受到了多元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她从一个passive reader(被动的读者)转变成为critical thinker(批判的思考者)。对于文学的新探索,使得吴紫雯重新审视文学之于自身的价值,也因此,她选择了英语语言文学作为自己的考研方向。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去年的7月份,吴紫雯全身心投入备考,花费两个月时间主攻专业课,边看参考书边做笔记,零碎时间学点日语。在暑假里,她便已将专业课内容全部过完一遍。开学后,她坚持早七晚十一的作息,既为备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又保证了良好的休息睡眠。由于文学专业的记忆内容繁多,吴紫雯每天都会花费2-3小时背诵暑假做好的笔记。备考后期,她会在早上去学院和晚上回寝室的路上听自己背书的录音。

考研是一场苦旅。尤其暑假在家会面临很多诱惑,全身心的投入备考很难。但吴紫雯明白,自己开始复习得不算早,时间并不多,这份紧迫感让她更自律。那段时间她很少看手机,几乎没看过微博和朋友圈。她发现,少看手机,自己会静心许多。她也会每天写日记,记录当天的小成果,以此来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关于如何减少手机的干扰,学姐有几个小tips

1.卸载不常用的app,将消息提醒改成静音或振动;

2.设定闹钟,没有重要的事情就每隔几个小时查看一次手机;

3.将一些重要微信公众号放到手机桌面,减少打开微信的频率,避免被朋友圈和无关的公众号文章分散注意力;

4.可以尝试做纸质笔记,给自己机会远离屏幕。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备考的过程挺孤单的,也很煎熬。期间室友出去找工作,其它研友也去找工作了,自己也会焦虑,然后进行精神斗争。”谈及考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吴紫雯坦言。但紧接着,她又分享说:“其实对我来说,焦虑也未尝不好,读过很多文学作品之后,我知道自己所遭遇的苦难与许多灵魂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人生从来都不容易,我很清楚这一点。”

她相信,计划、执行力、专注、心理暗示和沟通都可以缓解焦虑。那些简短的日记和周密的计划,让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碌碌无为,也就没有必要惶惶终日。按自己的计划来,自然会静心的,效果也会出来。有句话叫“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即使是假装也要告诉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好了,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然后“Prepare for the worst and hope for the best”。



吴紫雯非常感谢考研这段经历带给她的成长。对英美文学史、作家流派及作品、语言学等的学习,让她对文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考研的确是对人心志的磨砺和勇气的考验,成功不必在我,但功力必不唐捐。她想,这段经历的回报不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份让她能够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