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定格光影
笔触刻画温度
她是校三好学生
校优秀党建信息员
院党员之家宣传中心主任
她是中共预备党员
是拼搏进取的外语学子
也是捕捉学院大事小情的“捕光者”
持之以恒,磨练笔尖态度
本着“想要学习一些东西”的初衷,周可妮来到院党员之家,从此与宣传中心结下不解之缘。熟悉摄影技巧,学习撰写新闻稿,接触微信公众号排版、H5制作……她像一颗种子,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知识与技能的给养。
然而,萌芽破土最显初生的艰难。“撰稿一直是我的弱项。”在谈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周可妮坦言道。不同于其他活动稿件,学院一些新闻稿更加正式、凝练,既要把握重点、忠实记录,又要遣词造句、字斟句酌。“当时,我第一次撰稿时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框架结构也拟不明白。”
面对充满未知的全新挑战,周可妮仍旧决定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都说好文笔是练出来的,当下学习渠道众多,尤其在“学习强国”等官方平台上,重要的理论、思想、案例等总能即时学习。她要求自己用好学习宝库,时时自省,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把自身成长融入学生工作中去。此外,李东升老师也给予了周可妮许多帮助。“会议结束后,李老师常常带着我去学工办撰稿,然后当面修订,指出提升之处,再手把手教我如何谋篇布局、遣词用句。”周可妮顿了一下,有些忍俊不禁,“其实每次‘面改’我都挺慌的,怕文字比较稚嫩,达不到老师的期望,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一次次‘面改’让我明白了一篇稿件如此谋篇布局的道理、如此遣词造句的缘由。”
她曾为了修改院十佳党员评选比赛的稿件,熬夜到凌晨三点半。她提到,学生记者要抓住活动的时效性。“评选比赛晚上9点结束,第二天上午就要产出生动且可推送的稿件。我拿到初稿时已经将近晚上11点了,只好挑灯夜战。”为了扎扎实实记录下外语学子拼搏上进的故事,为了忠实宣传学院的大事小情,她总要花费四五个小时,才产出一篇稿件。“我觉得这是一种态度,既然做了一件事,那就要把它做好、做精。”
坚守信念,不忘心间温度
驷之过隙的大学课后生活,就在这样的工作日常中悄悄溜走。第三年,“想要奉献一些东西”的她选择了继续留在党家,同时,她肩负起英语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宣传工作。“就像反刍一样,我在党家获得了骨子里的成长、生活里的温暖、专业上的进步,所以当党家和支部需要我时,我认为自己应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光、担当、尽善。”
周可妮即便工作细碎繁琐,都会再三审核,确保细小到标点的加粗加红和字符全半角状态都没有错处。“从我手中出去的推送没有细碎的小问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预备党员,周可妮积极参与到“外国语学院第二届主题党日方案设计竞赛”中,主动提出制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H5,用连续5个小时不间断的制作强力助力支部取得好成绩。
宣传工作和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就是在背后默默奉献,把大舞台留给他人。”作为党家宣传中心主任,推文末尾已经不会出现她的署名,但她仍旧端着相机凝神抓拍有闪光的瞬间,带着纸笔专注记录有温度的思想。“我们的世界其实很小又很大。每次参加活动或者会议,我们的占地都不多,但我们眼里有的是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在文章和照片中展现他们的思考、真知、建议。”
800余个日夜,周可妮一直积极投身于学院宣传工作,及时推送有温度的故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网、院官网、浙师大外语风、外院党员之家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推文150余篇;主动策划推送形式,积极谋划宣传改版创新,坚持探索工作方法,提升宣传的引领力、凝聚力、感召力,努力做策划有高度,推送有力度,产品有温度的新闻人。
“笔尖有态度,镜头有温度”是周可妮对宣传工作的执着追求。2022,你我同行,梦想同在。怀抱对变化的期待,对价值的坚守,对成长的信心,以及对笔触的热爱,心之所向,自有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