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

优秀学子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生工作  优秀学子
研途有你|韩羽:将不可能化作可能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撰稿 | 黄靖怡     发布时间 : 2022-12-14     浏览次数 : 116

韩羽,开元网页版英语185班学生,曾任班长;曾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师范大学校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校新生翻译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现就读于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考研,一场457万人的战役,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在韩羽看来,这更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当收到浙江大学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这场较量最终落下了帷幕,付出努力一年多的她稳稳接住了梦想学府的橄榄枝。

谈及选择考研的原因,韩羽坦言自己在大一时就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一方面,目前就业形势紧张,她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她对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学习更多知识。因此,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考研之路。

在院校选择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她还综合考虑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实力。从专业出发,首先看目标专业实力强的院校,再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然后需要考虑每个院校的初试复试考察范围。经过层层筛选,她最终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院校中选择了浙江大学。她提到,或许有些同学会害怕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多数考研人也可能会为了求稳去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院校,反而造成了类似“国庆假前一天高速路堵车,国庆假当天畅通无阻”的情况。所以只要下定决心,就不要畏惧退缩。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在确定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备考。韩羽坦言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自学的人。在确定了考研院校后,她并没有选择报辅导班,而是自己准备资料复习。大三上学期,她翻看了了浙江大学和其他院校的目标专业考研的参考书,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她对考点和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浙江大学这类没有给出参考书和考纲的学校,她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仅仅根据历年题型来复习,而是要根据知识点来复习,以不变应万变。比如22年浙江大学的文学卷的题型一改往常,如果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就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韩羽还强调在备考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会劳逸结合。韩羽表示,专注学习五小时比强撑九小时要有意义得多。例如,她会在学累了之后去吃一顿美食来犒劳自己。二是安排弹性学习计划。她个人不喜欢把一日日程分割得太细,给每个小时对应工作内容。相反,她一般只是每天安排一定学习内容然后弹性完成,但是进度本身还是需要安排的。这样会让她对整体学习进程有清晰的认知,而不是学到哪里算哪里。针对英语学习,她认为重要的还是日常积累,每天阅读一到两篇文章保持语感,还可以用来练习翻译。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大四,消耗着考研人耐力甚至决心的事有很多。保研、实习、招聘,身边的人似乎都有了归宿,而考研人仍需咬牙对抗着未知。韩羽没有动摇,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成功的先后和成功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做到问心无愧就好。在备考期间她也一直告诫自己,即便这次没有考上,她也确确实实收获了许多精神食粮,花这大半年充实自己绝对不是浪费。她也会被自习室里奋笔疾书的同学所激励,想到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也不能放弃。有时她还会和自己的室友互相倾诉,抱团取暖。

 


朝乾夕惕,功不唐捐

备考过程中的韩羽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明确考研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然而在最后一刻,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早已不再是那个曾经稚嫩的自己。韩羽坦言,从决定考研到成功上岸,其实感触最深的就是“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高强度学习”。本科阶段的她常常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内作业,并没有给自己安排过额外的学习任务。而到了备考阶段,她的学习任务比平常多了好几倍。一开始她的确有些手忙脚乱,但后来慢慢地也习惯了每天高强度的学习。

最后,她想和学弟学妹们共勉:定下目标之后就一心一意去拼搏,不用担心“我学得没有别人好怎么办”。最终结果公布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无需提前泄气,可能惊喜就在前方。既然努力,就努力到最后一秒钟。“将不可能化作可能”,虽然听上去有点天方夜谭,但只要努力过,就不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