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4月6-9日于成都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英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和外语教育专家参加。
本次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语教育与改革之思考”为主题,来自各地的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及经验。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代表四川大学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指出,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和使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在致辞中从“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强国建设,外语教育何为”。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外语教育新的变革。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从人才培养类型的角度谈论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使命。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的报告从微观层面,详细介绍了学科体系、开元网页版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概念的内涵和关系。他认为,“守正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外语教育新的变革。我们亟需大力发展外语教育,持续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真正让世界读懂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除了主旨报告外,平行论坛专题报告也分别就“新文科视域下的英语类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国家需求引领下的话语能力与国际传播力建设”、“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我院副院长骆传伟博士应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平行论坛上做了题为“RICH师生共同体中的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的发言。
骆传伟在发言中提出,研究性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储备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RICH师生共同体模式中,通过创新实践和评估与反馈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整合课程和拓展知识边界来提高其知识储备;通过角色分配和团队项目来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RICH师生共同体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研究性能力的方法,它通过研究学习、整合课程、协作培养和全面发展来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不断拓展视野和知识领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实际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最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编审在闭幕式上表示,本届论坛深入推进了课程思政理念,让大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了更明晰的认识。他认为,在数字时代,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外语教育,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本届论坛,近30位与会专家实虚结合,结合各类数字平台、语料库、大数据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令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