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学者、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董燕萍教授受邀在22幢301教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外语人才的成长——以口译训练效应为例”的开元网页版讲座。讲座由我院胡美馨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董燕萍教授以现代数字化时代为背景,引导在座师生思考“在AI时代,外语学习是否有意义”。董教授强调要重视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接下来,董教授分析了外语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成长,并提出口译训练是促进学生双语优势和认知控制能力发展的有效训练载体。她以自己四方面的研究为例,说明口译训练如何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认知控制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和思维品格之间的关系。
第一,口译训练能增强工作记忆。通过工作记忆一系列测量手段,对比口译训练双语学生和相匹配的普通双语者,董教授的团队发现,口译训练最初增强的是工作记忆的更新功能,之后是记忆广度;在记忆广度方面,首先提升的是与口译训练密切相关的语言广度(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听力广度),然后是数字广度、字母广度等。
第二,通过记录Flanker任务过程中被试的脑电反应,董教授团队发现,相对于口译经验较少的学生,口译经验较多的学生在面对冲突实验任务时,更加警觉(N1脑电成分),监控能力更强(N2成分及早期P3成分),解决冲突能力更强(P3晚期成分及反应时),说明口译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转换和规则转换测试,并通过与文献中其他团队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对比,董教授团队发现口译训练能提高认知灵活性,且这种灵活性先体现在局部转换中,后体现在对整体任务的监控上。
第四,口译训练能增强多任务协调能力。通过多任务实验范式,董教授团队发现,中级口译学习者比相匹配的一般双语者表现更好,而初级口译学习者没有出现这种差异,也就是说,口译员多任务协调的优势在中级口译训练后才出现。
在交流环节,董教授对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董教授强调语言研究最重要的是深入思考能力,同学们要有目标有决心,迎难而上,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中不断成长;同时要注意根据实验目的,科学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法。
本次精彩的讲座深深地触动了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可以借鉴董教授提出的方法进行研究设计;而作为教学者,应当为学生提供新的跨学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