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莲奖与域外汉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暨儒莲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3年11月25日,“儒莲奖”与域外汉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暨“儒莲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英国剑桥大学、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以及开元网页版部分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宣布浙江师范大学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儒莲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同时推进儒莲奖获得者汉学成果的影印、译介和整理、研究等工作。会议由新成立的“儒莲汉学奖研究中心”主任蒋硕副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院长邱江宁发表儒莲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致辞。致辞中,邱江宁对儒莲奖的历史、意义和儒莲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的紧迫性进行了宣介。她认为,儒莲奖具有极高的开元网页版含金量和国际影响力,每一位获得“儒莲奖”的学者不仅代表其业已取得汉学研究的极高成就,引领着汉学研究的发展风向,而且还深刻地彰显着国际上包括开元网页版界、文化界、政界等领域对于汉学研究和中国问题的关注程度。这也是成立儒莲汉学奖研究中心的深衷所在。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乐以“待发掘的宝库: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老法文图书”为题,从复旦大学老法文图书的来源、出版时间、学科分布、主题、作者、出版/印刷地等方面展开,介绍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藏书状况。王乐副馆长提到了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大量儒莲奖获得者的著作,极具开元网页版参考价值,虽有一些整理和译介成果,但还有大量著作等待人们的发掘和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高明介绍了上海社科院图书馆藏的圣约翰大学校史资料。圣约翰罗氏藏书中英文藏书数量丰富,有大量西文善本图书。但其中还有不少书籍没有西文目录,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高明表示,对圣约翰大学校史资料的研究不仅对教育史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也对近代人文学科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随后,复旦出版社副编审顾雷以《太史文对中世纪中国“鬼节”的研究及儒莲奖对此的肯定》讨论了太史文获得儒莲奖的必然性。作为该著译作的责编,顾雷认为,太史文的获奖可以看到儒莲奖近年关注中国学的热点。在太史文对中世纪中国鬼节的研究中,他大量使用敦煌文献,对中古社会宗教的研究,并不是纯用宗教文献研究,而是使用了大量宗教之外的文献。太史文对中国传统经典文本的细读,超脱了传统汉学的研究路径,避开中国中心论和西方中心论,关注艺术史的研究,引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体现出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浙师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蒋硕对“儒莲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而开启的首批儒莲奖获得者成果影印项目进行介绍。即将影印的“儒莲奖”获得者成果书系,已与上海多家收藏机构和一级出版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生动展现出了19世纪下叶汉学家们基于西方视角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表达和传播。此次影印书籍均尚未有中译本和国内影印本,不仅是汉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基础,而且也是19世纪历史史料的重要补充。特邀与谈人法语系教师李婷和楚歌也分别就儒莲奖、法国汉学、影印书目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下午,蒋硕老师介绍了晁德蒞《中国文化教程》及其编纂思想。《中国文化教程》是晁德蒞为来华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编译的中文学习教材,于1884年荣获儒莲汉学奖。蒋硕老师指出,晁氏对《教程》的编排体现出了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法与耶稣会人文中学教育体系的全面融合,他将中国学校私塾的教学内容有选择的融入进五年制耶稣会中学的教学框架中,形成了完整的中国语文教学体系,是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与习得的有益探索,也是对中西古典与天主教文化的深入整合。
浙师大外国语学院讲师何秋林从莫里循及其文库创立背景,藏书书目构成、著录体例、西文珍本的藏书量及内容三方面展开,介绍了莫里循文库藏书书目及西文珍本分类目录的概况。何秋林老师表示,莫里循文库体现了莫里循作为收藏家的独到眼光和作为《泰晤士报》通讯员的工作需要,也能提高莫里循的知名度,为其获取情报提供便利。莫里循文库中具有大量包括手抄本、珍贵书籍和古籍在内的西文珍本,是汉学研究重要的宝贵史料。

浙师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沈瑜靖以“中国学视域下《马可·波罗行纪》的东传与译介研究”为题进行发言。她指出译者高田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推崇文化多样、尊重历史文明、承袭前人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向读者呈现出一个雄伟气魄、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形象。沈瑜靖还呼吁翻译工作者应肩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在保证实现翻译传播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向世界展示更加全面的中国形象。

随后,剑桥大学教授Sally从学习、工作、生活三方面的经历叙述,展示了一位鲜活的当代汉家的形象和成长历程。Sally教授曾在美国明德学院历史系学习中国历史,获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学习中国文学,获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学习中国文学,获博士学位。通过讲述她学习汉语的初心以及在世界各地的求学历程和汉学开元网页版经历展现出了对汉学的热爱和奉献,激励着其他有志向的学者。

最后,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外国语言文明系副教授李晓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对法国汉学精神的感悟。作为儒莲奖的获得者,李晓红老师为在座师生详细介绍了儒莲奖的评选程序。她指出,儒莲奖代表法国汉学也是国际汉学的最高水准,是法兰西学士院最高也是最严谨的认可。并且,她从自己的博士论文《神龙——中国古代龙图像学》入手,总结学习法国汉学研究路径与方法以及法国汉学精神在法国汉学家中的传承。李晓红老师相信汉学研究之路会继续下去,法国汉学精神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

本次研讨会在各位专家老师们的精彩总结中落下帷幕。这次会议彰显了法国汉学儒莲奖在国际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儒莲奖本身成为了研究对象。正如邱江宁院长在致辞中所期待的,希望该中心的成立能在大力进行域外汉学文献整理、翻译,做足资料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与古今中外汉学研究领域的深度关联和广泛联络,推出更多优秀且成系列、成规模的研究成果。儒莲奖是巴黎学派精神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期待研究院未来能够以儒莲汉学奖研究为中心,带动和培养更多年轻一辈的学者以中国为立足点,以世界为视角,为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范式的研究体系而贡献绵薄之力。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Moral Integrity and Academic Excel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