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涵,开元网页版2020级英语(师范)专业7班学生,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曾任外国语学院党员之家执行主席、外国语学院班级党代表、班长,曾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经典诵读竞赛本科组二等奖、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经典诵读竞赛综合组二等奖、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师范技能大赛三等奖(入围省赛)、浙江师范大学党建工作优秀个人、浙江师范大学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开元网页版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现已成功保研至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看见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林业涵在采访中提到,最开始选择支教,并不是将其作为保研的途径之一,而是纯粹地希望投身其中。谈起为何会选择支教,林业涵认为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前辈们对他起到了指引作用。他的高中英语老师王旭碧是浙师研支团的成员,通过分享自己支教的故事,林业涵对浙师支教团的向往之心逐渐萌芽,立志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进入大学,他接触到的很多老师都是支教团的前辈,比如主持人队的指导老师翁颖、自己的辅导员叶凡等,之后的时间里他不断关注有关支教的信息,在大一时他看到学姐刘涵支教的相关推文,这给予了他很深的感触。这些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的前辈们都加强了林业涵加入支教队伍的决心,林业涵决定追随他们的脚步,到西南边陲奉献青春。
稼穑蓬勃,梦想熠熠
支教是两股梦想的交汇。去年暑假,林业涵参加了贵州贞丰县的支教,将投身支教的信念化为实践。“我发现现在基层教育的硬件设施非常好,孩子们非常愿意学也愿意问,这是大大超出我的预期的。”林业涵谈道。当问及支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时,他提到那里有一群爱踢足球的小男孩。在做布衣灰粽的传统文化课上,他与孩子们一起烧制草木灰,在围在火盆边等待时,林业涵问孩子们平时都玩什么,孩子们回答说会一起踢足球,并且非常坚定地对他说,“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这种纯粹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触动了林业涵,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要让祖国边陲的孩子们能有走出大山求知求学的底气和勇气,也要让他们有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自信和自强”。
知重负重,苦干实干
林业涵认为,关于支教,心中的责任感最为重要:一是作为师范学子的责任,二是作为青年的责任,三是作为党员的责任。
作为师范生,最重要的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提到了陈立群学长,拒绝民办高校的高薪聘请,选择去黔东南地区支教,为台江民族中学带来了一次蜕变,也为整个台江县的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身体力行推动教育资源的平衡与发展,林业涵认为这是一名师范生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为青年一代,应当志存高远,勇于开拓。林业涵十分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的,当代的中国青年身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也无比光明。他认为这是非常鼓舞青年的,而西部地区就是青年一代施展才干的舞台、实现梦想的舞台,在教育一线奉献青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便是他所追求的。
作为共产党员,应当对党忠诚,对党尽责,不负人民。林业涵认为支教正是党员的责任,作为党员应该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承担自己的责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奋斗足迹。
最后,林业涵对准备走上研途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首先,做好规划,是选择支教、考研还是秋招。第二,抓牢学业,支教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学习成绩优秀、学风端正,学分绩点专业排名要前30%,这是硬性门槛。第三,投身实践,要在干中学、学中干,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积极参加赛事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自找苦吃”、增长见识、锤炼本领。第四,准备好自我介绍,自我介绍要尽可能压缩在60秒以内,所以要甄选自己的独特经历与核心技能。
“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积极参加支教,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林业涵鼓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