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网页版科研

开元网页版科研

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开元网页版科研
开元网页版外院 | 浙师大外国语学院师生受邀参加“全球史视野下的非洲(裔)文学”全国开元网页版研讨会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撰 稿 | 凌心玥 摄 影 | 李佳璇、徐玺砚等     发布时间 : 2024-09-07     浏览次数 : 69

2024年8月31日至9月2日,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主题年会暨“全球史视野下的非洲(裔)文学”全国开元网页版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开元网页版非洲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法语系主任汪琳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副主任李蓓蕾副教授、王月博士、王亚萍博士,英语语言文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凌心玥以及草叶文艺研究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成员李佳璇、徐玺砚同学应邀参会。

本次主题会旨在以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非洲(裔)文学的内在肌理与外在机制置于全球史的语境下考察,探讨文学文本与非洲(裔)经验、全球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与互动。此次会议吸引了百余位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参会,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华侨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此外,会议特设的以“对话不一样的文学世界”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就世界文学相关重要论题展开了深度研讨。本次主题会围绕议题“民族主义、世界主义”“非裔美国/英国文学”“小说叙事/理论”“语言与文化”“种族批评”“身份认同”开展六场分论坛讨论。会议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学卡夫卡与中外文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

图片

(会议合影)

(浙师大外国语学院师生会议现场合影)

9月1日,汪琳老师主持和点评大会第十一场主旨报告,并在“种族批评”分论坛上作题为“反抗、流亡、还乡:蒙戈·贝蒂的现实主义书写”的主题发言。汪老师总结了喀麦隆作家蒙戈·贝蒂的写作生涯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该作家在不同阶段的创作目标与主题,指出非洲的政治发展历程以及蒙戈·贝蒂的现实主义创作是引导我们走入喀麦隆法语文学的最重要的一扇窗口。


(汪琳副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李蓓蕾老师参与会议特设的以“对话不一样的文学世界”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研讨;并在大会上作题为“种族、知识与存在:当代美国非裔批评家路易斯·戈登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的主旨报告,揭示路易斯·戈登的理论质询和反思之所以具有丰富的建构性和阐释力,主要因为他的文学、文化批评形成了一个以“种族解构——知识去殖民——存在批评”为主轴的思想体系,为世界非洲流散思想的理论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李蓓蕾副教授作主旨报告)

王月博士和王亚萍博士在“语言与文化”分论坛分别作题为“莎拉·卢巴拉《消失的历史》:诗歌作为再现的事件”与“论《棉花勇闯哈莱姆》法律叙事特征”的主题报告。王月博士从南非青年女诗人莎拉·卢巴拉的处女作《消失的历史》管窥出南非诗歌的独特样貌,并在发言中指出,南非诗歌是在场的,直接参与政治和日常生活,更是个体生命对历史事件的经验的集中书写,向读者传达强烈的情感和生命体验。王亚萍博士则深度解读了切斯特·海姆斯的小说作品《棉花勇闯哈莱姆》中的法律叙事特征,深入探究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叙事艺术与法律理念的交融与互构,考察海姆斯对法律书写的探索过程。


(王月博士作分论坛主题报告)

(王亚萍博士作分论坛主题报告)

草叶文艺研究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凌心玥、李佳璇和徐玺砚同学分别在“小说叙事/理论”、“非裔美国/英国文学”和“种族批评”分论坛作主题报告。凌心玥同学的汇报以“古尔纳《来世》中的物叙事”为题,借鉴比尔·布朗的“物论”概念,结合小说文本探讨了《来世》中的物叙事。李佳璇同学的发言“论《现在是敞开心扉之际》中的梦境与故事”从故事采用的叙述方式、描绘的种种苦难,以及故事讲述者如何探寻出路三个主要方面解读作品中的梦境、故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徐玺砚同学的汇报“论古尔纳《天堂》与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流散现象”则从地域、创作方式、身份认同三个关键维度对两部作品中的流散现象作比较研究。


(凌心玥同学作分论坛主题报告)

(李佳璇同学作分论坛主题报告)

(徐玺砚同学作分论坛主题报告)

此次会议的思想路径是如何掀开历史“褶皱”,借由历史“碎玻璃”折射的多重思想光谱,重述乃至“发明”无法穷尽的历史叙述,它的圆满召开为深耕非洲(裔)语言、文学及文化研究的与会专家和学者们搭建了宝贵的开元网页版平台,获得学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开元网页版始终坚持在外国文学研究,非洲区域国别研究及中非合作等相关领域积极探索,外国语学院师生通过开元网页版交流接轨开元网页版前沿,拓展研究视野,为推动学院在开元网页版领域的持续发展与繁荣注入活力、发挥作用。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